把小“神兽”送回学校,林建霞长舒了一口气:“可算从网课里解脱了。”
在浙江杭州工作的林建霞,孩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她同数亿名中国家长一道,陪伴孩子度过了两个多月“停课不停学”的网课旅程。
疫情之下,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云端。在线教育临危受命,2.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,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。
在科技的支撑下,云端的网课打通了现实的阻隔,让“不停学”成为可能。平台、学校、教师、家长和学生齐心协力,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挑战。而在网课风起云涌的背后,也暴露出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随着各地复课加速、线下教育恢复,网课即将完成防疫抗疫的“历史使命”。为了更好地提质升级、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,“狂飙突进”的网课需要慢下来进行“冷思考”。
家长变成网课“助教”
家庭教育理念应当转变
“自从孩子上网课,我们一家人有了新职务——我兼任‘助教’和‘后勤部长’,丈夫是‘技术指导’。”林建霞说,云开学之后,全家人都行动了起来。调适网络、打卡听课、上传作业、拍摄照片、视频家访……从早到晚都闲不住。居家办公时还能应付,随着夫妻二人复工,不少重任又落到了老人身上。
“朋友圈里,有生了二胎的同事,老大老二各自在房间用iPad听老师讲课,夫妻二人分别‘盯梢’。”林建霞打趣道,“这时我感受到了作为独子家长的快乐。”
纵览社交媒体,家长对于网课的“吐槽”花样百出。有人说,家里的电子设备孩子敞开了用,就像孙猴子看守蟠桃园,家长则变成了大龄书僮;有人说,刚开始上网课时,家里“鸡飞狗跳”,几乎崩溃……
很多家长不适应“停课不停学”,老师、学校又过于依赖家长的配合,是目前网课的矛盾焦点之一。疫情防控期间,学习管理和监督责任几乎全部转交给父母,“学校没法管,家长没空管、不会管”的问题更为凸显。
日前,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线上问卷调研显示,家长对疫情防控期间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效果总体持肯定态度。但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家长中,有三成左右的家长明确表示,陪伴孩子学习时有消极态度,其中有打骂冲动的占28.2%,不满意的占22.1%,厌烦的占7.3%。
“长期以来,家庭教育就是围着学校教育转,而且核心是知识教育。学生则被教师和家长规划、管理,缺乏自主性,这些问题都在网课中暴露出来。”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,经过网课的考验,家长应转变家庭教育理念,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。